不射精症在男性不育症中发病率较高,多发病于青壮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肝、肾、下焦。病机为病邪阻滞,气机不畅,精窍不开,精室溢泄失常。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肾主藏精,主生殖,主司二阴。肝的疏泄,肾的封藏,调节着人体精室的溢泄和封藏。肝肾失调,精关开阖失度,则发为本病。故治疗时首先注重调理肝、肾、下焦。肝俞、肾俞为肝、肾之背俞穴,调理肝、肾二脏经气;次 骨羽 人彡、大肠俞、膀胱俞调理下焦气机;关元培补元气调理下焦。诸穴合用,共奏调理精关开阖的作用。对于临床精神紧张、情绪急躁、思想负担过重的患者,酌加阳陵泉、太冲以加强疏肝理气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射精受中枢神经控制和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正常活动所产生的男性激素是性兴奋的动力基础,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性的敏感性,在适当的刺激下可诱发性兴奋
外生殖器的神经感受器受到足够的刺激,通过阴茎背感觉神经、阴部神经至骶神经,沿脊髓上传至高级射精中枢,大脑皮层被刺激激活达到一定程度后,释放冲动,经脊髓前侧索至胸腰交感神经节(T 9 ~L 2 )和腹下神经,经盆腔神经丛末梢终止于附睾、精囊、输精管平滑肌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继而平滑肌收缩将精液排入后尿道。大脑皮层激活后释放的冲动同时作用于膀胱颈。前列腺和α受体,使膀胱颈收缩关闭。同时阴茎头受到的刺激通过阴部神经传至骶髓(S 2 ~S 4 ),经运动神经传出至坐骨海绵体肌和球海绵体肌产生反射性节律性收缩,将后尿道精液通过尿道,由尿道外口射出。
由此可见,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生殖器官,共同参与了复杂的射精反射过程。本病是大脑皮层、丘脑下部高级中枢的功能紊乱,射精中枢的兴奋性降低,性交时性刺激往往不能达到射精反射所需要的阈值。而针刺所取的腰骶部穴位,恰好正在射精中枢局部或附近。
中医西医理论在此不期而合。采用单向捻转使纤维缠绕针身的牵拉手法,可使局部穴位产生较强的针刺刺激强度,使患者在出针后能较长时间内保留一定的刺激量。
功能性不射精在男科疾病中较为难治,患者非常痛苦,由此造成负面影响,对家庭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个人身心健康很不利,中医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再配合辨证加减用药,在临床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申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临床诊疗依据和指南。如因文章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8-83335888。】